小腿假肢硅胶套方案选择指南
接触的患者多了,就容易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特别是错误的方案比比皆是。 什么硅胶套+EVA+PTK了,什么末端软组织过多配锁具硅胶套了,就很匪夷所思的方案层出不穷,让我大开眼界。
硅胶套首先是个好东西,这一点,我得承认,但它也并非适合于所有人在所有时间穿着(zhuo)。
这是不现实的,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技术方案适合于所有人,也没有任何一种零部件适合于所有人。更别说再加上“全天候”这个变量了,如果加上,对于所有小腿截肢的患者在装配假肢之前都要面临艰难的选择。
明白硅胶套在小腿假肢上应用上的优点与不足,对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来说,都将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下面,我将介绍一下在小腿假肢中,硅胶套的是是非非。争取为每一个读者梳理清楚相关知识,以避免长路弯弯,无尽头。
硅胶套的优点
众所周之,在患者装配假肢的过程中,无一例外的会被假肢装配机构的销售人员推荐硅胶套方案。在近几年更甚,因为硅胶套方案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非常好的特点。
稳定的悬吊
注意,稳定的悬吊,意味着不会出现假肢意外脱落带来的身体上的风险。这话说起来有点绕口。
通俗点:它靠的住,不会走着走着,跑着跑着,假肢掉了给您摔一大跟头!
相信穿PTK小腿假肢的患者,对于悬吊的稳定性颇有微辞。使劲一甩它就掉了,应付日常活动还是可以的,但应付相对剧烈的运动,就不太安全了。谁敢拿自己的身体安全开玩笑?
贴合度
硅胶套在尺码选择正确的情况下,的确是能够带来非常好的贴合度。硅胶套会对残肢进行预压缩,让软组织不再松松垮垮。对于假肢接受腔的适配非常有利,因为这会让技师不用过多考虑压缩比的问题,更容易的做出来体验较为合适的假肢接受腔。
相应的这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安全感,患者会感觉残肢被包裹的严严实实,加上稳定的悬吊,患者会在经过短暂的适应后建立起对假肢的“信心”。对步态的改善也是非常明显的。
皮肤保护
硅胶是目前已知的摩擦系数最大的材料了,硅胶套内侧是硅胶,外侧是具有弹性的耐磨光滑织物。这样一来,硅胶套内侧的硅胶与皮肤紧密接触,摩擦力巨大,而外侧的弹性耐磨织物与接受腔内侧面的摩擦力相对较小。在没有大量汗液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摩擦只存在于硅胶套外侧的织物与接受腔内壁之间。在假肢接受腔适配度高的情况下,大大的减轻了残肢磨破的风险。
这个优点对于皮肤有过多植皮、骨突明显、烧伤、糖尿病和血管疾病截肢患者是非常友好的。
硅胶套的缺点
无论何种产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它都会或多或少的伴随着一些缺点。我们选择一个产品,只是要去判断这个产品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哪个更多一些?技师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权衡利与弊,最终确定出优秀的方案选择。所以,硅胶套也不例外,也有缺点。
夏天的闷热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冬天过去,夏天来临,摆在眼前的,就是我要如何熬过今年的“三伏”天。
去问一问每一个穿硅胶套假肢的患者,Ta们在炎热的夏天是多么的难熬……。
所谓适应期,以我的经验来看,它只不过是一个“营销”元素罢了。汗液并不会在适应期后,立即减少,否则也就不会有人要抹“止汗露”了。
束缚与舒服的对抗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硅胶套的选型都是由技师进行选择的,患者把所有的不确定性都交给别人,这是我不建议的。所以也就有了我接触的很多患者在穿硅胶套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选的号小了,会有强烈的束缚感,哪怕是选的再合适,这种束缚感也不会完全消失。这还取决于接受腔的适配度,如果硅胶套穿上本身就有强烈的束缚感,做出的接受腔再压缩一点,那么等待患者的不会是舒服,而是影响血液循环的后果。
硅胶套到底是束缚感或舒服感,一来是取决于患者本身残肢的软组织情况,二来考验假肢技师在选型时的经验。相同码数的硅胶套,不同的品牌,它的松紧度是不同的。这也导致了非常大的体验差异。
假肢重量的增加
硅胶套本身的是有重量的,虽然这一两百克的重量在普通人看来似乎不算什么,但加在一个本身就损失了肌肉的截肢者身上,压力倍增。毕竟残肢越短,患者在步行过程中消耗的体力越多。
如果再加上配置锁具带来重量,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同时拥有PTK和硅胶套方案的假肢后,有些患者会更愿意穿PTK假肢了。
这并不是说硅胶套假肢不舒服,而是很多人对增加的重量感到不适。在此我要澄清的是PTK不代表着落后,TSB也不代表着有多先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小腿假肢硅胶套有哪些分类?
如果您确定要选择硅胶套小腿假肢了,您应该了解硅胶套有哪些具体的差别,什么样的悬吊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
硬连接悬吊、软连接悬吊、负压悬吊
有车的朋友有些听说过儿童座椅有ISOFIX和LATCH之类的连接方式,大概也就明白什么是硬连接和软件了。
在聊硬连接和软连接之前,我得先和大家澄清一个概念。 第一,所谓的连接,就是硅胶套穿在腿上之后,如何与假肢接受腔进行连接; 第二,具体采用何种连接方法,不仅是取决于您选择哪种硅胶套,还要根据选择的锁具来决定的。
比如说我选择了个锁具型硅胶套,这个硅胶套的底端有一个内螺纹,而具体与这个螺纹连接的是杆还是线,取决于您选择的是何种锁具。这下明白了吧?
硬连接
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个硬配件和另一个硬配件进行连接,以实现稳定的悬吊。通常来说,会有棘齿锁定、离合锁定、摩擦锁定这三种。反正就是您如果看到一个硅胶套的残肢末端有根“钉子”,不管这个“钉子”是长啥模样,该款硅胶套需要配合硬连接锁具进行悬吊了。
这种锁具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牢固,稳定,踏实”,非人为故意损坏,一个硬连接的锁具可以使用很多年而不损坏。
缺点当然也很明显,无论残肢在腔内如何蠕动,锁具都是死死的固定在腔内末端的正中间,这对步行中的舒适度会有一度影响,这我后边再细说。
软连接
基本上谈到软连接也就绳索了,腔内有一个头,腔外有个头。腔内的头在穿的时候拧硅胶套上,腔外的头是始终固定在一个旋钮中的。 在穿假肢的时候,在腔外侧拧紧一个旋钮,残肢就会慢慢的被线拉下去。 这种连接方式已不多见,除非极特殊情况,否则我不会选择为患者配置这种。 这种方式至于方便不方便,就看个人体会了,是个仁者见仁的事情,不便多说。
负压悬吊
也叫真空悬吊,这不是啥新鲜玩意,在传统大腿假肢上许多年前就在应用。 负压悬吊就是负压悬吊,无论起个多洋气的名字,也改变不了漏气就玩完的结果(所以才推出了阀+锁的双重悬吊方案)。
目前在小腿假肢中应用的负压悬吊有这么几种:
- 排气阀+护膝(护膝硅胶套方案)
- 排气阀+密封圈(密封圈硅胶套方案)
这里边的排气阀又分为以下几种:
- 被动式排气阀;
- 机械恒压排气阀;
- 电动恒压排气阀;
除了被动式排气阀,后两者均可全天候的保持残肢在接受腔内的容积稳定,非常适合那些残肢容积变化过大的患者,比如说刚穿上挺好,走个几百步,就萎缩,脱下来休息十几分钟再穿上又好了,如此往复。 详细的内容以后单摘出来说。
混合式双重悬吊
混合式悬吊主要是混合了硬连接和负压悬吊两种方式,之所以出现这种悬吊方式,主要原因是纯负压悬吊的稳定性存在一些缺陷,就是一但漏气,瞬间嗝P。
比如说密封圈硅胶套方案,残肢萎缩一定程度,运动的幅度一大,是有很大概率漏气进而造成假肢脱落引起人身伤害的。不要开玩笑,这很致命的!
因其种种,有些厂商顺势推出了负压+硬连接的混合双重悬吊方案。其主要特点就是: 排气与锁孔合二为一,硅胶套末端有连接杆,在硅胶套中部还有密封圈。
商业上的分类
聊完了悬吊,那么相信您已经对硅胶套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无论商业上如何分类,起什么样的名字,它都无法脱离上面说的三种基础“悬吊”方式(混合的不算)。
我们现在来聊聊常听到的几种硅胶套名称,锁具型硅胶套、衬垫型硅胶套、密封圈硅胶套、密封圈锁具硅胶套。
我们现在把这些常听到的硅胶套名称与悬吊方式一一对应起来:
锁具型硅胶套
所有底部带内螺纹的硅胶套,全是这类,要配上锁具使用。可以采用硬连接锁具(离合锁、棘齿锁、平滑锁),也可以采用软连接(拉线锁)。
衬垫型硅胶套
所有底端啥也没有,圆圆的像个馒头的硅胶套,全是这类。需要搭配上排气阀使用。为了防止漏气,要么戴护膝,要么在硅胶套外边套上密封圈。
密封圈硅胶套
只要硅胶套中部带有密封圈(环),全叫密封圈硅胶套。密封圈有些是与硅胶套一体式不可拆卸的,有些是可以单独拿下来的。各有优缺点。将来有机会再聊。
密封圈锁具硅胶套
就是前边说的混合式双重悬吊,这类硅胶套底下带螺纹,中部带密封圈。搭配排气阀和锁具一同使用。当然,562这种混合锁具就方便多了,这种锁具集排气和锁具两种功能于一体。
跟着小皮少踩坑系列--方案禁忌(经验务实)
来吧,我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围观一下有哪些不踩不知道,一踩哭出鼻涕泡的小坑坑吧。
硬连接锁具型硅胶套-你爱它,它不爱你
走起路来duang-duang的--毫无操控感
残肢远端软组织太多,一把都捏不到骨头,有这种残肢的,就别想着装锁具硅胶套了。这种残肢情况如果装锁具硅胶套,接受腔体远端压缩量大,残肢束缚感强烈且影响血运,压缩量过小就会出现过大的上下窜动。
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残肢远端的软组织过多都不推荐锁具型硅胶套。
长残肢配锁具困难户--结构高度之困
残肢过长,装配的时候技师不好好测量残肢长度和附件的结构高度,导致锁具没法装进去而被闲置的也不在少数。无论是内置锁,还是外置锁,都需要一定的额外结构高度,最少也得预留10-15mm。这对于长残肢患者来说,结构高度那是寸土寸金的,到底是要把它留给更好的脚板?还是锁具?这在实际装配中是要权衡的。
咋踩都没事,提起腿就疼~---软组织粘连的苦
有遇到某些患者在穿锁具硅胶套方案时,承重毫无问题,但一抬起腿就疼的哇哇叫。装配前没有检查残肢远端软组织有没有粘连,装配后问题暴露出来,大眼瞪小眼,无解。
残肢末端有严重的软组织粘连,在装配初期是可以进行排查的,比如在戴上硅胶套以后,保持残肢不动,用力拉锁杆模拟残肢远端负重,患者如反馈疼,那就告别锁具硅胶套了。
蹬离疼、着地疼、不动就不疼---严重骨凸的痛
这种情况就别纠结了,无论是胫骨远端还是腓骨远端有骨凸,都会或多或少的引起这种问题。不动不疼,一动就疼(疼痛感有轻有重)。这种情况下,要么放弃锁具型硅胶套,要么加个硅胶杯。但我一般不建议上硅胶杯,除非是严重的椎形残肢没什么软组织的情况下,不得已才会上硅胶杯来分散残肢远端的压力。
总结一下:
- 残肢远端软组织过多禁用
- 残肢远端有严重的软组织粘连禁用
- 残肢远端骨凸严重谨慎选择
- 残肢远端无法适应“提、拉”感,谨慎选择
- 长残肢需要权衡选择
衬垫型硅胶套:护膝没有你我怎么活啊护膝
我护膝破了
衬垫型硅胶套需要护膝来创造真空密闭空间,护膝一头套在接受腔外边,一头套在大腿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经常弯腿会造成护膝破损进而导致漏气。所以: 护膝是耗材,护膝是耗材,护膝是耗材!重要事情说三次。
我最讨厌坐车了
腿上穿硅胶套,外头套护膝,坐车的时候特别难受,因为坐车的时候是一直弯着膝关节的,这种姿势会导致膑骨和腘窝压力大,持续的高压力会让残肢异常不适。只有把护膝褪下来才能得到些缓解。 这有解吗?无解。
请问哪儿有座便?
连坐车都感觉异常难受,更别说蹲便了,那简直就是:难受他妈给难受开门,难受到家了。 护膝硅胶套方案会严重限制膝关节的弯曲,蹲便除了会导致严重不适外,还会加速护膝的损坏。所以,哪有座便?这基本上是穿这种方案的人在逛街时常问的问题了,小号还能讲究,大号的时候那……我也不知道咋说了。 有解吗?无解。
我感觉我穿了半条紧身裤
护膝套在大腿上,除了内层硅胶套带来的一些束缚感,还要再加上护膝的束缚感。说白了,这种方案就是把残肢远端的剪切力转移到了大腿上。很多人会在穿戴过程中感觉大腿有强烈的束缚感,这种感觉真的就像穿了紧身裤,在残肢膝关节以上,感受明显。
总结一下:
- 腔内没有剪切力-优点
- 行走时的操控感非常好-优点
- 小幅增加膝关节稳定性-优点
- 通过袜子补偿容积不影响悬吊-优点
- 曲膝受限,下蹲难受-缺点
- 剧烈运动受限-缺点
- 护膝是个消耗品-缺点
- 腔体边缘工艺很重要-缺点
- 气阀需要定期清理灰尘-缺点
密封圈硅胶套说:我拜金,我事B。
霸“气”侧漏-初装就选密封圈
很多机构上来就给新截肢患者上密封圈硅胶套方案,除了捞钱和没见识外,我实在是不能给出更多的评价。 新截肢患者装上密封圈硅胶套以后,随着残肢的萎缩,漏气几乎是必然现象,这种情况很普遍。一旦漏气,风险很大,而患者本人无法通过简单的方式进行补救。真乃大坑中的大坑,既坑钱,又坑时间精力。
能垫袜子不?
残肢萎缩能垫袜子不?能啊,垫上一层专用袜子还行,会缓缓的漏气。 袜子垫的越多,漏气也就越严重,漏气会影响操控和使用假肢的信心,甚至还要发生人身安全问题。 所以密封圈硅胶套方案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好的容积补偿方法。
圈坏了,不换腿疼,换肉疼。
咱就说一天穿脱2次,不算多吧?这已经是最低限度了。圈体与腔体1天摩擦4次,一年最低也得1300次。再牛的材料在这使用过程中,难免会磨损。如果穿脱次数更多和穿脱方式不正确,坏的更快。圈坏了咋办?你买吧,挺贵的,不买吧,没法穿。换方案?加钱。----有钱没烦恼嘛。
一会红一会紫,休息会就好
密封圈所处位置一般都在残肢的控制区域(中段),此区域到残肢远端都是负压悬吊区域,接受腔在压缩比不合适的情况下,会导致远端血运出现问题。
如果说,锁具型硅胶套的悬吊压力点集中在残肢远端的一小片区域,那么这种密封圈硅胶套方案的压力则会被均匀的分布到一大片区域。对于血运不好的人群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换腔吧,换腔吧。
只要漏气开始发生,就会持续发生,无论是垫袜子还是换圈,都不是最终解决方案。只有换了腔才能彻底解决漏气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残肢萎缩,开始漏气,那就换腔,换腔,继续换腔。
总结
- 新截肢患者禁用-有钱不怕烦当我没说
- 短残肢不适用
- 残肢血运不好禁用
- 对经济条件有更高要求
- 对接受腔制作要求高
- 多灰尘环境谨慎使用(比如工地、面粉厂)
密封圈锁具硅胶套说:我有他俩所有优点。
懒的说它,直接总结: 好吗?好。结合了密封圈硅胶套和锁具型硅胶套的优点,同时也继承了这两货几乎所有缺点。
- 在步态周期中能感知锁杆的存在
- 短残肢不适用
- 残肢血运不好禁用
- 对经济条件有更高要求
- 对接受腔制作要求高
- 锁具有一丢丢重(150g上下)
- 多灰尘环境谨慎使用(比如工地、面粉厂)
- 残肢末端有软组织粘连,远离任何硬连接硅胶套和锁具。
写在最后
没有一种方案是适合于所有人的,只有在方案制定的初期充分的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提醒每一位读者,不要妄图“鱼和熊掌兼得”,这是不切实际的。每一种方案都有其独特的可取之处,也有其不可取之处,要充分与技师沟通,让技师了解到您的诉求,以便让技师考虑的更多,才能尽最大努力制定出平衡的解决方案。------来自孙小皮的由衷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