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假肢是否成年之后装会更好

就这个问题来说,我觉得我是有回答的资格的。

先说答案吧:不是。

我想从两方面去阐明该问题,成年后再装配假肢,第一是生理方面有影响,第二是心理方面有影响。

一、生理方面的影响

骨密度降低

我们的身体从来如此,用则进不用侧废,全身器官概莫如此。否则我们的尾巴也不就不会消失了对吧?

那么在少年时期截肢后,残肢侧长期不负重,我们的机体会认为残肢侧的骨骼用不到那么多的“钙”。众所周知,我们的骨头是个“钙池”,在青少年时期把身体摄取的钙质存起来,到老年时期钙质补充不上再把钙从骨头中溶解出来了使用。所以才有了年龄大了“骨质疏松”的情况。扯远了……

如果在少年时期截肢后,不装配假肢,不用残肢侧活动,那么骨密度降低是必然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容易骨折,哪怕将来装上假肢,也容易骨折。拍出来的X光片表现为“健侧骨骼很白,而残肢侧骨骼灰白甚至于接近透明”

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关节发育不良”,比如残肢侧膝关节比健侧更小,更靠上的情况;

当然还有脊柱侧弯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必然发生,一旦拥有,永久拥有。

肌力下降

和上边的情况差不多,除了骨骼发育不良之外,肌力下降也是必然面对的事情。不要和我讲什么“我可以每日训练肌力”的鬼话,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哪个残疾人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训练残肢肌力,要知道人类的“懒惰”是催生“科技”的源泉。哈哈~

再说了,放着穿上假肢在日常生活中训练的便利机会,非选择要靠“毅力”去坚持的肌力训练,咱实在想不通。

肌力下降会发生啥?你说会发生啥?

将来有一天你想穿假肢了,你发现根本带不动假肢,走一步,喘三口。再走肌肉就罢工,分分钟抽个筋给你看,让你痛并快乐着。想想都酸爽不是吗?

后期康复效果漫长

“路漫漫其修……”

停停停,要我给你唱。

“当初是你要这样,这样就这样~~~”

呃……慢慢熬吧,谁叫你当初要这样,长大了去装上假肢,面对的各种磨砺都是自己当初埋下的苦果。

不过好在这种苦是能见到尽头的,苦是苦了点,经过一年半载的不懈努力,还是有可能走个几千步不成问题的,但是何苦要这样子呢……还要面临骨折风险。

当初……

二、心理方面的影响

正经说,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我希望你不要忽视这些影响,这将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你可以感受痛苦,但不能让孩子受此磨难。

“我不行”

同学们在打篮球时,而他说“我不行”; 同学们在玩蹦床时,而他说“我不行”; 同学们在奔跑时,而他说“我不行”; 同学们在春游夏游各种游时,而他说“我不行”; 有太多的“我不行”,于是很难想像他能在其他事情上说“我能行”。久久而来,这种心理上的自我否定,你想过会带给他什么吗? 消极,逃避,孤独,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摧残孩子的心理防线?

“我有缺陷”

他不能正常融入到同学们中去,并不是人们真的不能接受一个“肢残人”,而是他因为自身的“我不行”,而无法正常融入。他认为自己有缺陷,别人也认为他有缺陷。而这个缺陷,是心中的“缺陷”,是远离人群的“孤独”。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可不仅仅是缺少一条假肢那么简单。

“我也就这样了”

“破罐子破摔咯,反正已经这样了。反正我啥也不行,我也没办法”

当他有这种心理思绪的时候,已经是非常难办的事情。一步步走来,他认命了,觉得自己本该如此,就该如此。谁想拉他一把,他会主动拒绝,会认为别人是在笑话他,脆弱敏感的性格就此养成。

这是社会的错吗?这是他的错吗?都不是,这是家长的错!错的无以复加的错!

三、儿童时期装配假肢面临的挑战

儿童也好,大童也好,都是未成年人。针对未成年人的假肢装配相比成年人更难搞。

首当其冲的,就是高频率的假肢适配。

成长的烦恼

成长多好,但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接受腔最多一年就要更换一次; 假肢高度最多三个月要调节一次; 假肢脚板最多两年就要换更大码数; 假肢对线在配件发生任何变化之后都要重新调整; 你以为这就完了?其实需要注意的还有更多。针对儿童装配假肢,我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有兴趣的去慢慢看吧。链接我放下边了。 儿童假肢装配指南